為滿足我的個人需求。舉例而言,我真正想要的是擁有一輛Audi RS 6 Avant或一輛敞篷車。新的使用模式增加了每輛車的乘客數量,從而增加了移
動的效率,因此總體而言,街道上的車輛數量將會減少。效率的提升也意味著交通流量將會變得更為順暢,進而讓我在駕駛Audi RS 6 Avant 時得以享受更多的樂趣。van de Weijer先生,你在最近的一次演講中預測:「這樣的發展也將增加交通流量,因為自動駕駛汽車既方便又安全。
VAN DE WEIJER:是的,我擔心未來的無人駕駛車輛無法真正解決城市問題。許多人說無人駕駛汽車可運送 的 人 數 將 會 變多。但是我並不這麼認為,因為沒有載人的空車也會在路上跑,因此,每輛車平均運送的人數實際上甚至會下降。即使四個人使用一輛車,也不會減少市中心的車輛數目。未來的城市需要的不是無人駕駛的車,而是無車的駕駛人。
在阿姆斯特丹,31%的通勤是通過自行車進行的。市區自行車道的網路總長達到600公里,80%的居民擁有至少一輛自行車。事實上,市區內自行車的數量明顯多於居民的數目。這是未來交通概念應該追求的方向嗎?VAN DE WEIJER:這一切都歸結於所謂的運輸走廊容量(corridor capacity):換言之, 也就是有多少人可以在一小時內通過一條3.5米寬的走廊進入城市?3.5米的數字是街道或鐵路所需的平均寬度。目前,汽車的運輸走廊容量約為1,000人。如果每輛車乘載4名乘 客 , 這 個 數 字 會 增 加 到4,000。在像鐵路一樣運行的自動駕駛汽車中,這個數字甚至可以達到5,000。但這並不足夠。大眾運輸系統,如公共汽車,每小時可達到約10,000 人,而地鐵則可達到25,000 人。令人驚訝的是,自行車道的運輸走廊容量高達15,000 人,這就是為什麼自行車在都會地區會蔚為盛行的原因。畢竟,城市需要思考如何能夠做到運輸走廊容量的最適化。它們需要多少空間才能將特定數量的人員運送到市區內?答案決定了什麼是最合適的大眾運輸模式。這就是為什麼我一直強調重要的不是無人駕駛的車,而是能有更多沒有車的駕駛人。
SCHOT:即便如此,自動駕駛將為人們對汽車的認知帶來巨大的影響。目前,汽車只是一種運輸方式。你坐上了駕駛座,握著方向盤,接下來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與乘客交談,把車開到你要去的地點,然後把車停好。